為何以為賀錦麗會贏? 文:寒柏

美國民主黨全方位慘敗,很多香港媒體及時評人都「大跌眼鏡」。為何普遍港人會錯估今次的結果呢?

本港媒體所報道的美國新聞,大都節錄自美國媒體。大部分港媒在當地沒有分支機構,即使它們與當地有些聯繫,亦很難真正瞭解不同州分的具體情況。此外,美國媒體在報道結構上都會作出正反兩面的報道,至少看起來很客觀,多個民調機構亦是當地權威,大家只能傾向相信相關報道及數據了。

但美國總統大選牽涉龐大的利益,美媒體及民調機構身陷其中,難免會有所偏頗。當然,我們在接收相關訊息時亦會查看不同的報道。對於這幾個月以來不斷唱好美國民主黨選情之消息,我們肯定會「打折」。可是,由於美媒及美國民調機構實在偏頗得太離譜,最終導至不少人都錯估了形勢。

此外,只要我們以相對客觀的角度分析,都會清楚知道特朗普所得到的支持度,早已遠遠超過美國民主黨。

如果賀錦麗的贏面較大,背後「金主」早就要她參選了,何須等到拜登在「電視決鬥」敗下陣來才叫她頂上?如果美國民主黨贏面較大,特朗普又怎會一連遭到兩次暗殺?就算我們把暗殺說成是「外國勢力」入侵美國,為何「外國勢力」要阻止特朗普參選呢?最低限度我們可以肯定,很多人都知道賀錦麗絕對不是「穩勝」,甚至乎認為美國民主黨失敗之機率很高,才會出此下策。

賀錦麗及其背後支持者當然會瞭解眼前的劣勢,所以曾出盡力地造勢。首先,賀錦麗走出來站台的一刻,政治捐款急增,美國民主黨內部忽然團結起來。

對美國民主黨及其背後金主來說,讓「電視決鬥」中敗下陣的拜登繼續選,或「陣前易帥」要賀錦麗放手一博,兩害取其輕,最終選擇了後者。另外,對美國民主黨員來說,7月份才「臨危受命」頂上,贏面未免太少,所以根本沒有人願意走上台,最終便如此禮讓地支持賀錦麗起來。

美國總統大選的「電視決鬥」非常重要。拜登在首場競論稍有失手便只能立刻退選。賀錦麗參選後,曾「神隱」一段時間,據說是秘密練兵,把很多動聽的台詞死記硬背起來,在第2場「電視決鬥」表現得「四平八穩」,一改其「大笑姑婆」的形象。美國民主黨更乘勢不斷發動文宣,在慶祝賀錦麗大勝之餘,瘋狂地抹黑特朗普起來。

由於賀錦麗的表現讓選民眼前一亮,再加上美國民主黨的文宣,大家都說她贏了電視辯論。可是,選民心知肚明,她只是在「呆使死招數」,根本在電視辯論中的表現遠不及特朗普。稍後,賀錦麗在其他電視訪問中更是洋相百出,完全沒有作為政客的風範。

這情況有如在電影《破壞之王》裡,「外賣仔」連戰3個回合都沒有被「大師兄」打死。單論這場擂台格鬥,「外賣仔」算是「彩頭十足」,若我們做一個簡單的「民調」,十之八九的觀眾都會認為「外賣仔」獲勝,但觀眾會因此選「外賣仔」出來代表整個武術界嗎?由此可見,或許美國選民會認為賀錦麗算贏了電視辯論,但都不會因此認為她有資格當總統;賀錦麗在第2場電視辯論中,根本無法取得多少「中間票」。

以上的基本情況,很多人都會有相類似的推論。但我們始終會傾向較相信選舉前幾天的美媒報道及民調機構之數據。畢竟,它們都需要顧及自身的公信力,理應不會一面倒的盲目唱好至最後一刻。越接近選舉日的調研及報道,可信度應該會越高。

但有趣的是,美媒及民調機構在選舉前一日的說法居然是錯的。當時,它們都說這場選舉是「五五之數」,甚至乎認為賀錦麗可看高一線。其次,或許會有人高估了美國民主黨的「造假票」之能力。總結以上兩種想法,有人會誤以為這場選舉是「五五之數」,所以傾向相信美國民主黨可以靠「造假」稍勝一籌。最低限度來說,大家都認為「五五之數」對特郎普會較不利。

據筆者觀察,有不少香港時評人及網紅都「大跌眼鏡」,但有些人卻完全不要臉的反過來裝作「猜中」結果。一個人成功與否,不在乎他猜中了什麼。反而,當事與願違之際,我們有沒有「兩手準備」呢?其次,我們有沒有為失算作出檢討及反省呢?

文:寒柏

從事金融業,亦為自由撰稿人。

*作者文章觀點,不代表堅料網立場

最新文章